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鹏 成都报道
传统动力电池领域已是联手料锂红海,上游龙头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向了固态电池。卫蓝
5月20日晚,新能下游(002466.SZ)公告,源进业龙延伸其子公司天齐创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与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军负极材
双方计划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头天以共同从事预锂化负极材料及回收、齐首金属锂负极及锂基合金(复合)负极材料、联手料锂预锂化试剂(原材料)及预锂化制造设备产品的卫蓝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相关业务。新能下游
这是源进业龙延伸天齐锂业第一次宣布进入到锂盐下游行业。
在新的军负极材合资公司中,天齐创锂拟以货币出资1020万元人民币,头天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齐首51%。卫蓝新能源拟出资680万元人民币,联手料锂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34%,剩余15%股份预留用于员工股权激励。
需要指出的是,卫蓝新能源是一家专注于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离子电池与全固态锂电池研发与生产、拥有系列核心专利与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固态电池技术的唯一产业化平台。
此前,天齐锂业全资子公司成都天齐锂业有限公司,持有卫蓝新能源约3.26%的股份。
对于这类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21世纪经济报道在4月初曾报道指出,“未来随着其(天齐锂业)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实质性解决,以及企业自身资本实力的拓展,亦不排除向产业链中下游延伸的可能。”
而相比于选择“自建”动力电池产能的方式,天齐锂业错失近两年的扩张时机后,选择入股下游企业的方式,显然要更为实际一些。
对于与卫蓝新能源的合作,天齐锂业提出两点。其一,深挖金属锂产品的附加价值,延伸产业触角,反向推动公司金属锂产品的规模化应用。
其二,双方将通过合资公司在预锂化技术和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并希望结合双方各自在资源、制造、工艺、研发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优势,加速半固态电池及固态电池的进一步商业化。
于天齐锂业而言,公司在金属锂方面具备绝对优势。
其子公司重庆天齐、射洪天齐均拥有金属锂的生产线,2020年公司电池级金属锂产能约为2900吨,几乎占据了金属锂总产能的一半。
与碳酸锂、氢氧化锂相比,金属锂现阶段只占据很小一部分市场,但是如果接下来固态电池技术成熟,金属锂需求将会显著增加。
上述合资公司主营业务中的金属锂负极,则被视为是固态电池负极材料的最佳选择。
公开资料显示,金属锂密度非常小,仅为0.534 g/cm3,金属锂的克容量高达3860 mA·h/g,是现阶段石墨负极材料的(372 mA·h/g)十倍,能量密度更高。
此外,采用金属锂负极,电池正极材料适配性更广,可以是常规的磷酸铁锂、镍钴锰酸锂,也可以采用不含锂材料作为正极。
此次天齐锂业开始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或许也只是一个开始。
(作者:董鹏 编辑:朱益民)